关于印发《2024年江门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局)、国资委、工商联:
为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根据《2024 年“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要点》(粤农农函〔2023〕496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帮扶机制,推动我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提质增效,现将《2024 年江门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职能抓好贯彻落实。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江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江门市工商业联合会
2024 年 8 月 15 日
2024年江门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要点
2024 年江门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要以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帮扶机制,推动我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提质增效。
一、 重点工作
(一) 继续推进“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各级工商联统筹推进“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回家乡投资乡村产业项目,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支持乡村公益事业等,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果回报家乡、造福桑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做好行动有关工作,主动为参与专项行动的民营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各级各部门要配合做好组织企业、项目储备、开展对接、举办活动等工作,充分利用邑企通、招商地图、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广东省乡村振兴“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信息平台等主动为参与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政策、落地审批等服务。
(二) 扎实有效组织项目对接活动。2024 年,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村企结对规模,力争促成 100 家企业与50 条村结对共建。各县(市、区)要落实省下达的“推动行政村与企业年度结对率达到 20%以上”的考核目标任务,全市新增结对有新增的投资项目或捐赠帮扶项目的村不少于 212 个,其中:蓬江区 12 个、江海区 8 个、新会区 40 个、台山市 56 个、开平市 46 个、鹤山市 24 个、恩平市 30 个。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力度推动本涉农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强村公司等社会经营主体和其他相关的国有、民营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流转等,以发展产业、增资扩产等方式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兴村富民”路径。同时,做好新项目需求摸查、建立完善项目需求信息台账,重点打造的项目计划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线上线下协同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为结对“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项目的镇企、村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推广“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组合式帮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三)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收集。各县(市、区)要根据广东省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室《转发关于印发〈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库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从我市“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类、区域类、机构类优秀案例,向上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认真总结挖掘提炼工作亮点,在社会力量各领域培树一批“能落地、叫得响、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
举办江门市 2024 年“6·30”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主题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捐赠活动。按照工作部署,举办江门市 2024 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乡村产业为载体,结合镇村资源优势,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参与东西部协作,支持我市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 重点领域
(五) 着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做强富民兴村特色产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国资国企引领作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利用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优势,助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到深处。一是开发“江门优品”线上平台。印发品牌建设方案,制定 10个重点产品的质量标准,举行“江门优品”建设方案发布会及品牌发布活动,建成线下实体店及线上电商平台,提高江门侨乡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以品牌建设引领江门农业产业发展。二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侨乡土地、水、森林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民俗、碉楼、洋楼、村落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参与生态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休闲康养、民俗旅游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化海洋牧场等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的文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
(六)投入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侨助“百千万工程”行动,深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试点专项改革,加强粤港澳台建筑师及文创团队合作,推进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保育活化,帮扶县镇村建设。利用好台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支持恩平育盟文旅、鹤山香草地等乡村游项目建设,助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上新台阶。在镇的层面上,聚焦美丽圩镇建设,围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任务。在村的层面上,重点参与帮扶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参与乡村道路修缮、村庄绿化、“三线整治”等,建设村庄公园,提升乡村风貌,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助力乡村治理。组织引导帮扶企业发挥优势特长,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鼓励社会组织和帮扶力量以各种募捐方式参与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化推广运用,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激发村庄自治内生动力,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鹤山市以 2024 省改革试点为契机,构建“信用+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 56 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应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全覆盖。结合“江台基层交流行动”,推动我市乡镇、村居与台湾村(里)就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相互进行学习借鉴。
(八)丰富乡村文明。发挥农业、文化等领域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积极参与到“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和美乡村健康跑、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足球村超比赛、2024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农业文化遗产推广等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结合我市“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会同各县(市、区)党委统战部组织港澳台侨青少年深入乡村开展研学交流,助推侨乡文创文旅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建设,支持指导开平市塘口镇等特色镇村提升发展质量,评选 15 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举办乡村酒店(民宿)投融资对接活动,吸引客商投资。引导帮扶企业参与帮扶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参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九) 绿美江门。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组织开展“根在侨乡”“我在侨乡种棵树” “绿美江门 青年先行”“建设美丽庭院”“同心林”种植等系列活动。撬动社会资源,加大海内外宣传力度,动员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踊跃参与系列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侨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另一方面,因村施策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种下一片“桑梓林”、打造一处公共休闲绿地、建设一条绿化景观路、培育一批庭院绿化示范点和一个景观生态林),让村庄全面绿起来;因地制宜引导在村庄入口旁种植榕树等乡土树种,在村庄“四旁”“五边”种植荔枝、龙眼、新会柑、柠檬、沉香、番石榴等本地经济树种,以及楠木、檀木、润楠等乡土阔叶树和珍贵树种,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加快培育乡村文旅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环境增绿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
(十)多元帮扶结对。树立“多元帮扶”理念,市委统战部统筹发挥我市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和优势,部署开展同心·建言献策、同心·富民兴村等帮扶服务项目。争取通过村企共建、项目认捐、投资参股等形式开展产业帮扶合作,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指导市优质企业结对相对薄弱村,协助薄弱村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推动民宿民居等项目早日落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业;利用民主监督工作契机,争取省级支持,邀请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成员前往鹤山等地投资考察,加速产业对接、建设、投产。围绕助力县域产业发展,发动港澳社团、企业、青年积极参与“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激活村企结对、定点帮扶等富民兴村活动。继续开展江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对接,发动倡议爱心企业参与提升重点帮扶镇和薄弱村行动,从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信息互动、人文交流等方面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帮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 工作措施
(十一) 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扩大行动覆盖面,用好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发挥电视、报纸、杂志专栏特刊作用,讲好帮扶好故事,大力宣传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展现新时代五邑侨乡企业家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的风采,增强企业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发挥作用,通过办好农民丰收节、“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十二) 推进高水平人才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区要加大与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用好暨南大学侨文化研究院、华侨华人高端智库联盟,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撑。从政策支持、服务支撑、资金补贴全过程等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实践项目落地发展,促使港澳青年以智慧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发挥“侨梦苑”粤澳创新创业基地作用为港澳同胞搭建起创新创业、产业对接、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带动更多港澳青年人才到江门参观考察、研学交流、就业创业。
(十三) 数据赋能农业生产,建设数字乡村。通过“数字供销”云平台,持续推动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销售、农村便民服务等功能数字化升级,赋能丝苗米、陈皮、马铃薯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程服务,并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广“陈皮贷”“粤供园贷”“三农贷”等供销惠农金融产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无抵押授信贷款。整合江门市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江门市政银区块链平台、粤信融“农融通”平台对应的数据、渠道、应用资源,以涉农信贷支持为重点,打造具有先试先行效应的“粤信融”“农融通”江门特色应用。
四、 工作机制
(十四) 协同推进工作职责。以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努力撬动民间投资为目标,市直各相关涉企服务职能部门要明晰职责定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做好组织领导、指导推动、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畅通跨部门信息互通渠道,实现工作对接整合有序、稳步开展。
(十五) 发挥评估考核作用。加强对“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跟踪调研,查找问题不足,及时督促指导。发挥好评估考核导向作用,考核评估情况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评估结果运用,确保“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落细落地。
(十六)落实信息数据月报工作。加强指导县级落实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落实专人负责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有人跟、情况有人晓。能及时把项目建立被帮扶村庄名录和帮扶企业名录且录入信息平台,并能跟踪掌握进展情况,严格对接帮扶信息数据月报制度,强化帮扶信息管理,全面准确反映“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效。
解读文本:《2024年江门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要点》
(联系人:市国资委办公室,联系电话:0750-3501926)